English

劈海冲浪 托举起一流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50周年巡礼
2000-11-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夏欣 本报通讯员莫文 我有话说

在人类社会的世纪和千年转换的时刻,人民教育出版社迎来了她的50华诞。站在世纪的门坎,流金岁月的历史辉煌,未来时空的急切呼唤,无不让人心动,催人奋进。

(一)在党的三代领导同志关怀下发展壮大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小学教材建设一贯高度重视,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幸得到三代领导人的直接关怀。

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于1950年决定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为全国中小学生编写出版教材。中央亲自调集全国优秀人才,并决定由著名教育家、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叶圣陶先生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首任社长。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社名,还责成有关部门从全国调集专家学者和知名教师,加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力量。

十年动乱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刚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工作。他一开始就敏锐地抓住了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即课程教材问题,多次指出:“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文革”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全体人员被下放。1972年由于周总理的关怀、指示,人民教育出版社虽然得以恢复重建,但大部分人员已星散各地。教育部党组为尽快增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力量,请求中央批准从各地抽调干部。邓小平同志看到报告后迅速作出了明确批示:“编好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有足够的人力加以保障。所提要求拟同意。”“教育部要管教材,不能设想我们国家可以没有统一的中学教材。”在当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由于有邓小平同志的亲自过问,办公用房问题得到了解决,星散四处的人员调回来了,并从各地借调了一部分优秀教师,共计200余人,以“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的名义,集中在北京香山饭店编写通用教材(史称“香山会议”),由教育部副部长浦通修任“教材编审领导小组”组长。邓小平同志日理万机,还拨冗看会议简报,直接领导教材编写工作。他指示有关部门从非常紧缺的外汇中,拨出10万美元专款,引进发达国家的教材和教育图书供编辑人员研究、借鉴、参考,为了使外国教材尽快运到,他还请我国驻外使领馆协助办理采购和装运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认真研究了引进的教材并提出报告,由教育部以“教材会议简报增刊”报送中央。邓小平同志说:“我看了你们编的外国教材情况简报。看来,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当然,也不能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邓小平同志亲切关怀下,人民教育出版社很快就重整旗鼓,再度崛起。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更加重视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江泽民同志就教育问题多次发表重要指示。1991年,江泽民同志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情教育电视片《神州吟》题词:“了解历史,认识国情;自强不息,振兴中华。”今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随后,他又亲自调阅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中学历史和地理教材。3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我最近看了一些初中、高中的历史、地理教材。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历史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世界的过去和现在。这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级干部都要加强历史、地理等知识的学习。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事业的亲切关怀,是对青少年学生乃至干部历史、地理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是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的充分肯定、鼓励和鞭策。当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至立同志向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同志传达了江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课程·教材·教法》杂志获准独家首发了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人民教育出版社上下深受鼓舞,立即行动起来,学习、领会、贯彻指示精神。

(二)9套中小学教材伴随新中国教育成长

建社50年来,作为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材研究、编写、出版基地,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研究编写出版了九套全国中小学通用教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此中情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为人教社题写的贺词中表达得颇为贴切:“灯下耕耘,几代人心血涓涓汇成亿本书,先哲遗韵今犹在;浪里行进,亿本书风云浩浩育出几代人,时代精神自更多。”

第一套教材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的《1951年出版工作计划大纲》规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重编中小学课本,并于本年内建立全国中小学课本由国家统一供应的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当时只有30多名编辑,要求供应的时间又十分紧迫,只有在已经出版的教材中选择较好的教材进行修订或改编,以适应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这套过渡性教材,修改改编于1951年,同年开始出版发行,适用学制为12年制。

第二套教材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一五”计划。5月,毛泽东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教育工作,决定抽调大批干部编写教材,并成立语文和历史两个教学问题委员会,分别研究语文、历史教学和教材的编辑方针和原则,如语言和文学分编教材问题,中国历史分期问题等。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和政治局的决议,中共中央组织部从各地抽调了一批教育行政干部和优秀教师,充实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力量和编辑力量。1956年这套教材编写完毕,于同年秋季开始出版发行,适用学制为12年制。1957年根据教育部指示,这套教材内容作了精简。

第三套教材中共中央于1959年5月17日转发了教育部党组《关于编写普通中小学和师范学校教材的意见》。6月,教育部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编写中小学通用教材。1960年下半年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缩短学制、提高程度的指示精神,编写10年制中小学教材。这套教材从1961年起陆续出版发行,供试验10年制的学校选用。

第四套教材1961年夏,中央文教小组指示教育部重新编写12年制中小学教材。在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张磐石和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董纯才领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干部用了相当多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和学习讨论,为开始编撰新的12年制中小学教材作准备。历时两年,小学和初中教材编撰完毕,高中教材编出了初稿。1963年秋季起在全国12年制学校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新教材。1964年起又根据教育部指示对教材作了精简。1966年5月,“文革”爆发,这套教材的后续教材没有正式出版。

第五套教材这是“文革”动乱结束后,邓小平同志亲自抓的一套教材。这套教材始编写于1977年,各科教材第一册从1978年秋就开始面向全国供书。适用学制为10年制。这套教材,对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提高教育质量,稳定社会秩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六套教材教育部于1981年颁发了《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又于1984年颁发了《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草案》。这样,中小学就形成了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种学制。1981年以后,除了修订五年制小学和五年制中学教材以外,又编写了六年制中学教材。1983年起,根据教育部指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理、化、生教材分为甲种本(较高要求)和乙种本(基本要求),1984年供书。1984年以后,又编写了六年制小学教材。进而完成了这套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

第七套教材如前所述,中小学教学计划经过修订已成为新的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套教学计划,各科教材经过修订已成为新的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套教材。但当时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1978年第一版,1980年第二版)一直没有全面修订。原国家教委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北师大、北京市教育局等单位对上述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1986年11月,刚成立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召开了扩大会议,审查并通过了修订后的18个学科的教学大纲。根据新大纲的规定,各科教材又作了一次大修订,有些教材重新编写,适当降低难度。这套教材修订、新编工作开始于1986年,1987年开始陆续出版发行。

第八套教材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原国家教委制订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学计划草案,并组织力量编制了义务教育各科教学大纲初稿。1988年1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审查上述初稿。同年4~11月,原国家教委陆续颁发了“九年制全日制小学和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的初审稿。从1989年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初审稿为依据编写义务教育六三制和五四制两种学制的教材,于1990年秋季起在若干学校试教。同年,国家教委还组织修订了颁布1981年的高中教学计划和颁布于1986年的高中教学大纲,作为修订高中教材的依据。

第九套教材这是根据国家教委1988年教材规划会议精神编写的。那次会议决定编写四种类型的义务教育教材,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全国共有8套半教材准备上马,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其中两套,即面向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六三制和五四制教材各一套。

1996年3月,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的通知。与此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启动新高中教材编写工作。1997年秋季起,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新高中教材开始在天津市、江西省和山西省进行试验。这是人教版第九套中小学教材。

2000年,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电视会议”的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教育部调整后的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普通高中教学大纲,对相应的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从2000年秋季开始,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五个学科起始年级使用人教版“试用修订本”教材。根据教育部的计划,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扩大试验范围,在十个省(直辖市)高中一年级开始使用“试验修订本”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则在全国推广使用。

(三)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教社的品牌与特色

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国内甚至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家出版社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不仅要承担一般意义上的编辑出版工作,而且从事中小学课程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这意味着它必须拥有一支专门的研究开发队伍、教材编写队伍;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既是编者也是作者。

为了把中小学教材的编写更好地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教育部党组于1983年7月,同意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请示报告,正式发文,批准成立“课程教材研究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署办公。教育部的批文下达后,课程教材研究所全体同志给邓小平同志写信,请他为研究所题写所名。一贯关心重视中小学教材建设与改革事业的邓小平同志欣然应允,并在百忙之中,为“课程教材研究所”题写了所名,于7月中旬送达人民教育出版社,不仅体现邓小平同志对中小学教材建设与改革事业的殷切关心和巨大支持,也充分体现了他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

课程教材研究所及其前身先后承担或主持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中国第一本课程理论著作——陈侠的《课程论》,新中国第一套关于课程的丛书——《课程研究丛书》,都出在课程教材研究所。

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的《课程·教材·教法》杂志,则是新中国第一家课程教材研究的学术专业期刊,最早吹响了我国新时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号角,在舆论上和思想理论上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提供了准备。以后伴随着《课程·教材·教法》诞生的另几本教材杂志又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后,不断加强与全国各地教研室、教育学术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的协作,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还与海外学术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事实证明,教育部党组织决定建立课程教材研究所,有助于人民教育出版社把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编辑出版更好地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四)一纲多本和教材多样化的倡导者、推动者、实践者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四化”——多样化、系列化、立体化、现代化。

教材多样化就是要在保证统一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强化教材的层次性和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一种教材可以有不同版本、不同层次。一种版本,也可以既有必教必学内容,又有选教选学内容;既有精讲内容,又有泛读内容。总之,教材要富有弹性,利于选择。但是,教材多样化不等于地方化,也不等于数量化和商品化。

教材系列化就是作为一课之本的教科书,要削枝强干,删繁就简,去其旧而增其新,少而精,约而简。而必备的教师参考书、学生课外书,则应围绕课本,系列配套,丰富多彩,根深叶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可供选择,以利于师生博览与深思。

教材立体化就是说今天的教材早已不限于课桌上的纸介质的书,而是要以文字教材为主体,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为两翼,并向网络教材发展。文字教材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承担教材的所有功能。只有展开双翅,才能腾飞遨游。多媒体、立体化的教材更形象、更生动、更活泼,既便于教师指导、辅导,又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发展实践能力有莫大益处。

教材多样化、系列化和立体化的实质就是教材现代化就是要切实按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去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材现代化,就是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培养适应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教材现代化不等于繁难深重,要给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以恰如其分的定位。教材现代化不仅仅是教材内容和形式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师生如何对待教材、如何使用教材的观念和方法的现代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纲多本和教材多样化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既有五四制,又有六三制;既有黑白版,又有双色版和彩色版;普通高中教材既有现行通用教材,又有新编教材;许多核心学科,既有一般层次的通用教材,又有供部分地区、部分学校选用的不同层次的、各具特色的实验教材;人教版的教材,既有人民教育出版社自己编写的,也有与国内外同行专家联合编写的,还有不少是社外专家学者和教师独立编写的;人教版教材以文字教科书为核心,同时又有音像视听多媒体教材相配套,并不断开发电子(计算机软件)教材,进一步向网络发展。可以说,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人教版教材目前已形成了多样化、系列化和立体化的格局。

(五)师范教材、教育图书——中小学教材主体的两个侧翼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重要发展战略是坚持一个中心,加强两个侧翼,也就是一体两翼战略。——以中小学教材为主体,以师范教材和教育图书为两翼。此外,另一个“一体两翼”是:以纸介质出版物为主体,以音像制品和电子网络出版物为两翼。

建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除了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出版外,一直把编辑出版高师和中师、幼师、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教材和教育图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和比较教育等学科的一大批师范教育教材,不仅填补了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对提高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科学图书的出版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也作出了许多带有开创性的工作。“文革”动乱刚结束,人民教育出版社就编辑出版了《外国教育丛书》(33卷),全方位地介绍了外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况、特点和改革发展趋势。这在全国是最早的一套该类丛书,为打开世界教育之窗作出了大胆尝试。此外,还策划、编辑出版了《师范教育丛书》(10卷)、《课程研究丛书》(6卷),以及《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等“教育学论文集”12册,对“文革”后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到了促进作用。以后又相继出版《中国古代教育论著丛书》(10卷13册)、《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24卷)、《外国教育名著丛书》(40卷)、《教育学文集》(26卷)等大型丛书。

进入90年代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策划、编辑、出版的图书、教材政治导向明,读者定位准,学术品位高,屡次在国家级或省部级评奖活动中获奖。

“服务教育,繁荣学术,积累文化,实施精品战略,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教育图书的宗旨,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材和图书的系列化建设方面,人教社出版了从《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列宁论教育》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论教育》,形成了人教版“领袖论教育”书系。

大型教育学术著作《叶圣陶教育文集》《蔡元培年谱长编》等先后荣获中国图书最高奖——国家图书奖。《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中国教育管理史》先后荣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人文社科成果奖、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据不完全统计,仅1998~199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尤有近50种教育图书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各种奖项。

为了加强各级各类师范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人教社在原教育编辑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师范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对幼师、中师、特师、高师、教师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的师范教材进行统筹规划,制定了“系列配套,层次分明;更新换代,特色鲜明”的师范教材建设方针。目前,已形成了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等七大门类师范教材体系。编辑部门与宣传发行部门配合,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使人教版师范教材和教育图书的再版率、重印率大大提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身体力行的精神文明之花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大家庭。作为教育出版工作者,每一个“人教人”都把自己的形象、责任和使命看得很重,力求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为了响应邓小平同志关于希望工程的号召,人民教育出版社捐资30多万元,在河北平山县建设希望小学,1995年落成。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活动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单位捐款1000万元以上,捐衣捐物折合人民币几十万元。每个部门、每个人也都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景象极为可观。

为了使全国所有儿童和青少年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坚持智力支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特别重视特殊教育教材的研究、编写和开发,1990年编写出版了培智学校全套教材,1993年开始编写出版聋校和盲校教材,现已基本出齐。从1999年起,还开始编辑出版了一套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专业课教材,供培养特殊学校师资使用。为此,人民教育出版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仅资金就达数千万元。

人民教育出版社还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人民教育出版社情有独钟。1995年选派干部参加为期三年的援藏支教。1996年起连年由总编、副总编带领编辑干部进藏培训教师。1999年又开始为西南五省区藏族地区编写汉语教材。同时,选派干部到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挂职支教。此外,他们还连年以数百万元的计算机设备和图书等多种方式支援藏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为此,曾两次荣获国家民委颁发的民族团结先进奖。

从1996年起,为满足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侨华人子女学习中文的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又编辑出版了《标准中文》系列教材,发行至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欢迎。

人民教育出版社把信誉视为生命,把服务放在首位。并因此受到教育部多次表彰,教育部长陈至立说,人民教育出版社不是一般的直属单位,而是支撑单位。也正因为如此,新闻出版署授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重信誉,重服务”的光荣称号。

(七)新世纪新人才呼唤新教材

面对未来的挑战,人民教育出版社制定了“三个一流”的奋斗目标,即建一流队伍,编一流教材,办一流产业。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材建设的重心,进一向新世纪献一流教材。

从2000年起,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各编辑室的基础上,成立了30个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其中综合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对外汉语暨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等部门是新成立的。目的是使人民教育出版社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研究开发工作,建立新的机制,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图书教材市场的变化,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98年已将出版处、发行处、材料处等部门合并,成立了人教教材中心,以更灵活的体制,负责印制、发行和推广人教版教材和图书;并先后成立了人教科发工贸公司、人教文博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人教育磬文化发展公司等。经新闻出版署批准,1999年11月成立了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也已由教育部划归人民教育出版社管理和领导。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形成集团化的经营格局。

人民教育出版社现已形成的出版范围是:纵向,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等师范院校教材;横向,从普通中小学到中等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到职业中学、特殊教育、成人中等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学科,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品种,从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到学生课外读物、教师进修读物;形态,从文字出版物、教学挂图到幼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CD、VCD、LD、CD-ROM等音像、电子出版物。

回顾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50年来的成就,最核心的经验或体会就是“五个坚持”——必须坚持质量取胜,把教材编写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必须坚持继承、改革与创新;必须坚持“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必须坚持中小学教材为主体,师范教材和教育图书为两翼,文字教材为主体,音像和电子教材为两翼;必须坚持人才培养、队伍建设领先,建一流队伍。

在教材多样化的竞争的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体同仁感到身上的担子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材基地,是教材建设的国家队、专业队和主力军。因此,他们的使命责无旁贷,他们始终不渝地坚信,质量是教材的生命和灵魂。人民教育出版社正继续旗帜鲜明地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抵制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错误言论、错误思潮;同时广开富路,博采众长;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再建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